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31篇)

2024-07-11 04:26:00报告范文打印
2024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31篇) 实践时间: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21日实践地点:儿童社会福利院一、 实践目的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

  3. 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 实践单位介绍

  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

  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 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 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

  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

  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

  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2024福利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篇18

  这次寒假,我加入了“大手拉小手 爱心助起航”赴儿童福利院社会实践调研团。在短短十天内,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仅仅是社会实践,还学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风雨兼程赶到第一天下午,我们八个护理学院的学生就来到了福利院的护理科分配接下来几天的工作,以及一些日常工作的培训,比如如何换尿布,做鸡蛋羹,配奶等等。通过一下午的接触了解,我们几个大致了解了护理科的日常工作,都是一些较为琐碎的工作。第一天回到宿舍后,一直认为护理科的工作很简单,不就是喂奶换尿布。可是在后来真正去做,真正深入到护理科的工作后,才发现这些护理工作真的很不简单,一个不小心就会出错,还有就是,一些事情必须认真学习培训后才可以做的很好。

  在工作方面,每个人都分别体会了不同的岗位,我当然也不例外啦。其中,最令我头痛的就是营养班。营养班需要负责每天上午下午为孩子们配奶、做鸡蛋羹,以及打扫配奶室的卫生。

  营养室是为孩子们配餐的地方,需要随时保持干净整洁,一大清早到了之后就需要先把配奶室的卫生打扫干净,而且要随时随地的打扫。到了八点半的时候,就要开始准备鸡蛋羹。虽说来的第一天,以为这里的护士姐姐已经教过如何去做蛋羹、配奶,操作流程听起来都很简单,但是真是到你自己独自一人完成这些事情的时候,有事另一番光景了。拿着那天做的笔记,却依旧手忙脚乱。说到配奶,我就更加头痛。根据每个时期的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不同,大孩子和三段奶粉,不满周岁的孩子则需要的是一段奶粉,同时为了满座每天的营养,还需要在奶中加入不同的饼干;去喂奶的时候也要分清楚,哪些孩子是三段奶,哪些孩子是一段奶;还需要把他们送去给二楼康复室和活动室离得需要喝奶的孩子……总而言之,营养班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精细的工作。平时坐时总是嘻嘻哈哈的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整天的工作都是小心翼翼,总是害怕出错误,有时候甚至可以说得上战战兢兢。经管如此,还是出现了错误。有一个孩子的奶需要和别的孩子区分开来,最后还是搞混了,以前帮忙喂奶时一直注意的事情,轮到自己去负责是竟然给忽略掉了。那里的护理人员平时的工作已经很繁忙啦,却还要抽出时间来处理我闯下的祸。心里甭提多不是滋味了,之后的宫更加是一塌糊涂。下班后反复想了想一天的工作,有些工作是你越小心越容易出问题。虽说护理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精细的事情,但是也需要你放开手脚,大胆去做。

  为脑瘫患儿做康复是护理科的一个大头。那里的康复师不仅仅要负责孩子们的康复,还要为生病的还打针。老师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康复操。给硬瘫的孩子做康复时,他都会痛的 一直在大声地哭。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忍,也要接着给他们做康复。所以,做康复时,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更加是一个折磨人心的工作。因为,硬瘫孩子的四肢都很僵硬,肌肉以及肌腱都萎缩了,做的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康复强度要始终,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小,达不到康复的效果,只是一直在做无用功;相反,则可能会引起抽风,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死亡。每一个康复师的双手都是伤痕累累,而且还存在很严重的静脉曲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