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2024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精选35篇)

2024-03-29 09:53:47报告范文打印
2024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精选35篇) 一、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xx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2024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篇3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为了解在苏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与毕业预期,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意识,英格玛人力资本提升中心近期对苏州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开展了历时两个月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204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88份,有效率为97.2%。

  大学生活理想与现实有差距大一最有憧憬或干劲者居多

  在关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实是否一样的调查中,71.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目前大学生活与理想差别较大,28.7%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两者基本一致。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表示真正的大学生活与未上大学之前所想象的差很远,相对来说,自己期望的大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对此,英格玛人力资本提升中心负责人刘肖鲁表示,在未上大学之前,很多同学对大学的了解渠道主要通过偶像剧、青春小说及网络,这些都会对大学生活进行一定的美化作用,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却发现想象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大学生活距离太大,从而失去兴趣与积极性。刘肖鲁对记者说:大一新生对这种差距感感受最深,大学生应该要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调节好身心状态,大学毕竟不是偶像剧,现实的元素要多一些。

  调研数据显示,64.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最有憧憬或干劲的时期是大一,在所有的选项中排名居首,其后选择依次为大四(15.1%)、大三(11.3%)、大二(8.8%)。小晋是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大一刚来的时候,信心满满,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他还是班级组织委员,大一生活过得十分精彩。但是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社团活动新人招进来以后,没有参与社团部长评选的他渐渐淡出了各类活动。之后看到其他同学打游戏的打游戏,谈恋爱的谈恋爱,自己也开始有些懈怠,直到升至大四,才发现荒废了本应该进行社会实践的时间。

  在一组你的日常费用支出情况的调研数据中,72.6%的受访大学生日常主要消费在吃饭上,54.2%选择了衣饰,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主要用在个人提升花费的受访大学生只占了27.4%,不足三成。而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大学生认为个人提升是很重要的,但很难付诸行动,更没有毅力坚持。刘肖鲁认为,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即便是有提升自我的想法,也由于缺乏毅力,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而搁浅,从而缺乏职业所需技能与素养,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好工作成多数大学生毕业梦想六成学生认为就业不容乐观

  就业压力大,在校大学生也开始务实起来。在关于最希望在毕业时得到什么的问题调研中,71.5%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了一份好工作,其次分别为专业知识(12.1%)、阅历人脉(11.2%)、实现梦想(5.2%)。可以看出,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佳,在这种关乎生存的巨大压力下,更多的大学生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推上了大学毕业时所想获得东西的首选。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另据了解,20xx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此外,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

  基于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次调研也对大学生的就业危机感进行了问题设计。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谈到其所在专业未来就业形势时,63.1%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容乐观,22.8%对就业形势不清楚,10.6%认为就业形势不受经济形势影响。同时,还有3.5%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就业形势会逆势而上。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苏大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认知,预测也逐渐趋于理性化。

  大学最后悔的事:四成大学生后悔没修炼职业技能

  在大学里最后悔的事情这项调查中,47.1%的受访大学生最后悔没有修炼职业技能,居各项选择的首位,其次分别为没好好学习,占比21.1%;没有拓展人脉,占比13.2%;没有处理好感情问题,占比10.4%;其它,占比8.2%。刘洋是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受访中,她讲到在最近一次的宿舍卧谈会上和舍友们聊起大学几年的生活,大家竟不约而同地感觉自己虚度了光阴,并且很后悔没有好好修炼职业技能,等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几乎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本领与别人竞争工作岗位。简历模板可以从网上下载,但是内容中的社会实践经验太少,培训经验也太少,只有一些干巴巴的社团活动经验,做的还都是打杂的事情,企业HR一看就知道没什么实质内容。根据刘洋和同学的交流,她总结出以下几件事情最浪费大学生的时间,包括:睡懒觉、看连续剧、打游戏、谈恋爱和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社团活动。刘洋对记者说:以前进校时很多学长也郑重地告诫过我们,要珍惜大学时光,不能虚度光阴,但等到真正毕业时,还是发现浪费了很多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