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精选33篇)
第三天:讲英语。如今她学英语已经一年多了。但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加上她自己掌握的不够牢固,像一些简单的单词也忘记了,一些语法更是一言难尽。正所谓“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基础打不好,将来就更不利了。但给她讲得太过深奥,又怕打击她的积极性,必须通俗化。我只得从“a”、“an”、“the”的区别谈起。讲着讲着,我也觉得很累了。我看她也在打呵欠,学习要劳逸结合,我就和这位小朋友打了会羽毛球放松一下。
第四天:继续英语的学习。我准备让她预习一下下学期的课程。从预习单词到熟读课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虽然我教她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好的习惯却能受用终生的。我努力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这个学生。偶尔我给她出几个题做一下,能够学以致用,知识的迁移使用是很重要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熟能生巧。她有时懒得动笔,我就不时的提醒她,不懂的东西就要记下来。
第五天:理解诗句。诗句是我国的精华。但由于诗句写的比较精炼,而且每首诗都有自己的创作背景,要理解起来确实不易。鉴于小学诗句多是以描写景色为主,还不是很困难。这小学生人小鬼大,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诗还没读完,自己就滔滔不绝的解释起来。对于这样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不忍扼杀她丰富的想象力。但当老师就该有老师的样子。有时,我也要严肃地批评她。这样一来,我也更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了。
第六天:巩固提高。学了这几天,如果一点效果没有那我就有点失败了。提问过程中,有的知识需提醒,有的比较流利,有的没了印象。“这样怎么行呢?”我无奈的问她。这孩子也善解人意,赶紧背了一遍,小脑瓜也挺灵活,一会儿就记住了。她这种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也是很明显啊。
第七天:总结。该是总结的时候了,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们互相学习,我教授了她知识,她给与了我快乐。从她身上,我发现了不少闪光点,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喜欢走神,这些缺点,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有所改进。转眼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她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她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她的帮助。
实践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知识方面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跟他们做朋友,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11岁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通过这次七天的寒假家教实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丰富了我的假期生活,锻炼了我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了我的社会经验,给了我一次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在实践中,我感受了父母队孩子殷切的期望能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德,学会一种本领,体验一次辛苦。我唯有加倍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为我日夜操劳的家长。未来的宏伟蓝图要靠我们去描绘。这几天实践的辛苦终会消去,但这次实践给我的启迪将使我受益终生。
家教生活,苦中有甜,乐在其中。
2024大学生家教社会实践报告 篇18
20xx年寒假期间,在亲戚的介绍下,我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得到此份工作时,我的内心既兴奋又感激。兴奋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既能锻炼自己能力同时又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感激的是,朋友对我的信任,小学阶段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基础,朋友的介绍也是对我个人能力的一个肯定。虽然家教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却是一段教学相长的过程,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可谓获益匪浅。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忐忑。虽然我是一个师范学校的学生,但是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台之下,对于教学而言,我还完全是个生手,丝毫没有经验。不过这个疑虑并没有影响我的信心,毕竟学生只是小朋友,对我这个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而言,只要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成问题。把他们教好,启发他们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的学到知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这是我对这份工作的决心,也是对我自己的明确要求。
我的学生名叫张琨,是舅舅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比较任性,不怎么喜欢学习。作为一名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以及和同学们探究,学生最讨厌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唠叨式,唠叨式是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抵触,被动的接受知识,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第二是数落式,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或者学校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有些孩子经常因为家长或老师的数落而产生惶恐心理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就是这些错误方式在毒害孩子,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进而变得消极被动。
第三是训斥式,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这种队孩子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容易使孩子失去自信甚至变得自卑。
第四是打骂式,大学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伤害学生身心大学的行为,易对孩子身心造成恶劣影响,一定得取缔。
第五,达标式。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等,这叫达标式。达标式也是伤害孩子积极性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教师和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第六,疲劳式。题海战术和延长学习时间是事倍功半的方,孩子的不充足的休息势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第七,愁眉苦脸式。教师的面孔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很好的孩子面对的大学者是一张数落的脸,一张唠叨的脸,一张训斥的脸,一张打骂的脸,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一张催促的脸,孩子立刻就会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教师的这张脸有时候决定了一切。
因此,我的教学原则是:对待孩子要有耐心、有真心、有童心。有的老师不能体谅学生的难处,作业写错了就动辄大声呵斥,小孩子很容易有反抗情绪。就算学生屡次不改,我还是支持感化方式。比如说有的时候,讲解了好几遍的问题,学生也貌似是懂了,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犯了同样的错误。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非常无力,但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不像我们大人一样一说就通,需要多练几遍才能记住跟理解。讲解一次两次不能理解,我可以再讲,或者尝试其他的沟通方式,这都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有兴趣有耐性的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在整个过程的起初的两三天里,我并未贸然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活动。我首先翻阅了该生一学期的作业及考试试卷,又向其家长了解了一些情况,我对该生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掌握:由于家长在外打工,疏于管理,造成学习上的长期松懈,基础较差,具体表现有:20以内的加减法不能准确而迅速的算出;对拼音字母的识记和正确拼写有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我为该生制定了一个“夯实基础逐步提高超前学习”分三步走的辅导计划: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例:相同的和:1+4=1+5=1+19=加减并行:1+2=8+7=
通过大概一周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