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字调查报告(精选23篇)
(一)加强了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高位推进。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了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对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鄂州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等“六个一体化”的工作目标;“厅市共建”初见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争取到了省政府26个组成部门的重点项目和建设资金的支持,有力推动了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出台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八个单项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二)加快了小城镇规划的编制进度
《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鄂州市开发区、工业园产业发展目录》。强力推进“两区三城”(鄂州经济开发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红莲湖旅游新城、葛华新城、花湖工贸新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选点已完成。确定并完善了以主城区为中心,3座新城为支点,10个特色中心镇为节点,其他乡集镇和102个中心村(新社区)为基础的城镇功能及城乡一体化格局。目前,7个特色镇和9个示范村已完成建设规划修编。
(三)加大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特色镇和新村建设稳步推进。投资6000万元,改造了10个特色镇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启动了中心村改造工作;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筹资1.42亿元,使52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与城市同质同价;乡村交通发展迅速。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村、自然湾、农业生产基地公路达1300公里,密度居全省之首。
(四)加速了小城镇社会管理的体系建设
深化了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户口迁移政策,取消了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的各种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出台了《鄂州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了全市就业计划;城乡医保管理和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筹资5600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面和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5万名城镇居民登记参保,综合医疗覆盖率达到87%。农村低保水平人均提高到每人10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我市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制约,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规划落实难、建设筹资难、执法管理难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一)小城镇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作为小城镇建设主体的乡镇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对小城镇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在指导思想上,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城区建设、轻小城镇建设。加之小城镇建设缺乏政策扶持、规划指导和经费投入,影响了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二是一些乡镇领导存在“三怕”现象。怕举债建设,背上经济包袱;怕征地、拆迁、改道、还建工作中协调不好,影响干群关系;怕建设资金不到位,建个“半拉子”工程,影响政绩。致使少数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三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干部对小城镇建设如何筹资、产业如何发展、农民如何安置等问题办法不多,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理论、相关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领会不透,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轻长远的、大局的利益,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小城镇建设持观望态度,等待政策支持,靠上级拨款,盼单位赞助,从而影响了小城镇建设速度。
(二)小城镇建设规划难以落实
长期以来,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没有引起重视。一是小城镇建设规划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规划长期没有修编,有总规、无详规,有主城区规划、无小城镇规划,致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规划编制和修编任务十分繁重。二是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严肃性和连续性。现实中屡屡发生当规划与项目发生冲突时规划让路于项目,当领导思路与规划发生冲突时,规划让位于领导思路,当前任领导思路与现任领导思路发生冲突时,前任领导思路让位于现任领导思路。而政府限于财力,不得不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办法建设。三是小城镇建设规划执行中阻力过大。少数群众因眼前既得利益而不支持,部门之间也因自身利益而不配合,执法部门对违反规划建设的行为处罚不力。调查发现,蒲团乡在建设过程中,因道路扩宽需要移动电线杆和拆迁房屋,但相关部门不配合,漫天要价,结果影响了建设进度,阻碍了规划的实施。
2000字调查报告 篇5
过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广大学子终于迎来了漫长的暑假。按常理来说,暑假本应该是学生放松愉悦身心,调整状态,培养爱好的大好时机。但是不难发现,大街上,特别是学校附近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广告,孩子们被送进一个个的学习班,暑假成为了学生报辅导班的黄金时间,有些甚至还没有放暑假就提前预约好各式各样的辅导班。从放假前开始,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广告可以说是铺天盖地: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文艺特长班,武术、游泳、健美等健身班;还有各种文化课补习班,可谓五花八门。而各种商家也借此商机大张旗鼓的开始了招生。
谁消费了学习班经济?学生和家长们各是从什么动机出发的?这种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这都令人深思。我就家乡河南省偃师市的暑假学生参加学习班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调查。
一、调查的人群:
主要是分为学龄前,小学生,中学生,家长。
二、调查案例:
调查一:妞妞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暑假。妞妞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早上起来先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琴,早饭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小区附近的一个英语班,上到10点,只有10分钟时间跑到小区附近的另一个数学班上课。中午12点妈妈来接,吃完午饭,下午还有跳舞班…...算下来,有九个培训班在同时进行着。
调查二:7月25日上午8点半,商都路中段一栋大楼3楼某英语补习学校,10多个小屋子内,挤满了前来补课的中小学生,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不等。
“暑假对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休息长假。可是假期全被枯燥的学习占据,没有放松的空间,过起来真没味儿。”一个在英语学习班上课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小蒙抱怨说。“暑假我最想学习跆拳道了,但是我妈看我数学成绩不高,非得让我把跆拳道换成数学班,烦死了!”旁边的小强说。还有几个孩子也七嘴八舌的嚷开了:“你才报了两个班,我还有电子琴和绘画呢!连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了……”“我还学了街舞,很厉害的!”“嘿嘿,我妈只给我报了英语班。”一个孩子的话,引来了一片羡慕的啧啧声。
调查三:小区的一位阿姨把自己4岁的孩子也送进了“学习班”,当问起问什么把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也送进学习班时,阿姨满脸的无奈。正值放暑假期间,大多数的公立幼儿园也纷纷放暑假了,大人们白天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又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家里。把孩子送进学习班孩子有人玩,还有专门的人带安全。
调查四:某重点中学的月月,开学后就要上高三了。她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自觉主动,希望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放暑假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参加了一系列的补习班,时间安排很满,除了周日休息的一天,其他时间都是学习,甚至连周六晚上都没有休息。
三、通过了许多的调查和了解,我分析了参加学习班有以下几种情况:
1、积极主动:好学的学生希望能够好好利用暑假的时间好好补习,为了超越别人,积极上进。这其中包括因为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培训班,如绘画班,书法班,钢琴班乒乓球班等。
2、 跟风学习:就是看到周围的学生都去上学习班吧。自己也跟风去学习。不愿输在起跑线上。
3、 老师鼓励:老师鼓励暗示参加某个学习班。是个别老师在自己家里私自开办的暑假补习班。这类补习班隐蔽性强,较为分散,一般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或者小学数科教师动员自己所教班级进行的补课。
4、 家长鼓动:家长要求孩子参加学习班。许多的家长鉴于目前高考、中考强烈竞争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主动联系个别有特长的老师给自己孩子补习薄弱科目,这类补课多为家长的自愿行为。